從賣產品向賣服務轉變
宜興環保產業歷史悠久、輻射范圍大,但是由于歷史和區域特點,宜興環保產業以設備制造尤其是水處理設備制造為主,數量多、差距大,各自為政,甚至出現企業間的惡性競爭,一直處于“小打小鬧”的狀態。
“如今,在國家經濟發展和環保政策密集出臺的大背景下,宜興的環保產業需要從低端制造向高端設備制造發展,從制造業向服務業轉型!币伺d市委常委、宜興環?萍脊I園管委會主任朱旭峰表示。
為此,2012年,宜興環保產業“兩大支柱”——宜興環?萍脊I園和宜興市高塍鎮正式攜手。一個是國內以環保為主題的******高新技術開發區,科研實力雄厚;一個是國內知名環保裝備制造基地,產業基礎敦實。
兩強攜手后,一方面,依托科技研發力量,為當地環保企業注入強勁動力。通過“一品一所一公司”模式,即“一個科研產品+一個研究所(團隊)+一家實施產業化的企業”,打造一批行業“單打冠軍”。另一方面,利用產品、品牌、技術、人才等優勢,形成完整產業鏈,扭轉過去企業“單槍匹馬”闖市場、競爭力不足等局面,通過獨立承接“區域總包”等大單子,逐步實現從“賣產品”向“賣技術和服務”轉變,提升宜興環保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在建平臺、強承載、提升發展硬實力的同時,環科園充分用好園區產學研平臺,對接央企、優選民企,加快形成新增長點;進一步完善國際化招商體系,瞄準國際技術,加快對接整合。用好清潔技術對接中心等陣地,擴大國際環保技術成果轉化。
“與攜大量資本的巨頭相比,宜興環保產業的優勢在于多年積累的經驗和人才!敝煨穹逭f。經過30多年的發展,宜興目前擁有環保企業1000多家,從業人員近10萬人,是全國環保企業最密集、配套較齊全的基地,規劃面積212平方公里的環?萍脊I園,“一園三區”的格局已經形成!澳壳,宜興環?萍脊I園共有在建重點工業項目20個,計劃總投資22.4億元,其中外資項目5個,總投資1.58億美元;內資項目15個,計劃總投資12.5億元!敝煨穹逭f。
怎樣發揮平臺優勢?
作為環保產業公共服務基地,宜興國際環保城以環保設備技術交易為核心,已吸引了600多家環保企業,產品覆蓋12個系列、120多個品牌、2000余個品種,基本實現了環保水處理設備的一站式購齊。國際環保城同時扮演“中介”的角色,為“單打獨斗”的企業架起了“橋梁”。
比如有部門要辦環保產業洽談會時,宜興國際環保城都會主動出擊,要求作為協辦方,同時組織有關企業或生產廠家作為展會供應單位,最大限度滿足工程公司的采購需求,也為入駐企業帶來了商機。
在某次環保產業對接會的回訪中,無錫明致環?萍加邢薰究偨浝黻愋萝S表示:“這種活動形式非常好,給供需雙方提供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彼麄冊诂F場和江蘇一環集團有限公司敲定訂單,和艾特克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首次接觸,就初步達成了20萬元左右的意向訂單。
同時,宜興國際環保城還會定期舉辦大型展示交易活動,邀請國內外買家參觀采購,建立起產品銷售采購網絡,并建立融資平臺,解決買賣雙方在發展中所需的資金問題。
同時環保城還搭建了一個虛擬平臺,即“網上商城”。打開“宜興國際環保城網上商城”,記者發現入駐企業“琳瑯滿目”,點擊商戶名下的“進入網絡商鋪”按鈕,網頁就會跳轉到每家入駐商戶的主頁,里面呈現了商戶主要銷售的產品,采購客戶只需選擇所需商品,就可實現網上下單,十分便捷。
宜興國際環保城常務副總經理溫杰說:“對于新興企業,我們首先要判斷其是否擁有先進的技術,有沒有特色的服務。如果滿足這些條件,環保城可以為其做多方面的免費推廣。我們的要求也很苛刻,需要對入駐企業的創新能力、技術實力、服務意識等各方面進行考評,這也是保障環保城高度專業化的一個重要條件!
兩層創新實現“質變”
努力從低端制造向高端設備制造發展,從制造業向服務業轉型。如何才能實現這一“質變”?“只有創新,環保產業才能越走越遠”。朱旭峰說,不止是企業要創新,政府也要不斷創新。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宜興市委、市政府幫助環保企業及時了解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優惠政策,重點關注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企業孵化器兩類優惠,做好登記、備案、申報等工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育更多高新技術企業和企業家。緊扣項目登記、減免備案、資格復審三道環節,確定企業享受優惠的資格,確保優惠政策落到實處。
朱旭峰透露,宜興正在籌集、設立環保產業基金,總規模為50億元;饘⒎譃閮刹糠,一部分主要用于進行國外合作,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或進行相關企業收購;另一部分主要用于投資和扶持宜興市及全國環保產業領域的技術和公司,基金首期規模10億元。
企業以創新“脫胎換骨”的案例在宜興也并不罕見。從一家沒有名氣的作坊式小廠,到集環保產品研發、設計、制造以及環保項目總承包為一體的專業化水處理公司,江蘇百納環保集團靠的就是技術創新。以前,作為一家單純的設備供應商,同質化競爭和以銷定產成了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
2006年,在經營山西市場時,焦化廢水處理成了企業發展的轉折點。焦化廢水是一種高濃度的有機廢水,生化處理有一定難度。公司以山西平遙煤化集團的一個年處理60萬噸焦化廢水項目為起點,憑借“新型AO法處理焦化廢水工藝”的專利技術,切入這一領域。僅2007年,江蘇百納就在山西、陜西和河南等地承攬了30多家大型煤化企業的焦化廢水處理工程,總標的超過1億元。
靠著這一核心技術,百納用了幾年時間,發展成集團公司,完成了由環保設備供應商向水處理工程總承包商的轉變。